本文作者:访客

精创电气IPO深度解读,高毛利率背后的财务疑云与信披问题探索

访客 2025-09-27 15:48:52 27447
精创电气IPO中,其毛利率表现优异,远超同行,在财务方面,存在出库单金额与第三方平台存在差异的问题,同时与客户之间的应收款信息披露也引发疑虑,需要进一步审查其财务数据及运营情况,以全面评估其IPO表现。

本文来源:时代商业研究院 作者:雷小艳

精创电气IPO深度解读,高毛利率背后的财务疑云与信披问题探索

来源|时代商业研究院

作者|雷小艳

编辑|郑琳

北交所官网显示,9月4日,江苏省精创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精创电气”)提交注册,目前正在等待证监会的IPO注册批复文件。该公司于2024年6月24日申报北交所IPO,并于今年8月29日过会。

精创电气主营冷链智能控制及监测记录类产品及服务、环境质量检测产品,主要应用于各类商超冷柜、医疗柜、大中型冷库、空调、冰箱、冷藏车等场景。招股书显示,过去四年该公司超89%的收入来自冷链智能控制及监测记录类产品。

招股书还显示,2021—2024年,在多家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毛利率下滑的情形下,精创电气的毛利率却逐年稳步提升。

对此,北交所在第一轮审核问询函中对精创电气按明细分类的产品销售收入、价格、毛利率的变动及合理性进行了问询。

另外,第二轮审核问询函显示,2021—2024年上半年,精创电气金蝶ERP财务系统各期的线上出库单金额持续高于京东、亚马逊等第三方线上销售平台的结算金额,且保荐机构随机选取3442名境内线上销售平台终端客户进行电话回访,但实际仅完成访谈46名。

对此,北交所再次问及精创电气线上收入数据的准确性,并在上市委审议会议现场要求该公司说明收入真实性、业绩增长持续性和核查充分性。

需注意的是,2024年,作为新三板挂牌公司,精创电气在该年发布了四次前期会计差错更正公告,表示因财务人员失误、财务人员对会计准则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不足等因素影响,该公司2021—2024年半年度定期报告中财务报表存在差错。

然而,精创电气本次IPO的招股书亦存在信披疑点,如该公司对一家境内贸易客户的应收款竟高于同期销售额,且与天眼查、工商登记等公开资料对比,精创电气子公司还曾与该贸易客户披露同一个联系电话。

9月11日、26日,就信披数据质量、毛利率变动趋势、关联方认定情况等相关问题,时代商业研究院向精创电气发邮件并尝试致电询问。截至发稿,该公司尚未回复相关问题。

主营产品销售均价涨超1倍,毛利率逆势飙升碾压5家同行

招股书显示,2021—2024年,精创电气营收从4.02亿元增至4.99亿元,年复合增速为7.43%,扣非归母净利润则从2592.11万元增至5195.21万元,年复合增速为26.08%。

不难发现,过去四年精创电气盈利增速明显高过收入增速,这或许离不开精创电气制冷热泵检测仪表类产品的价格飙升。

作为冷链智能控制及监测记录类产品下属三大分支中,唯一价格上涨的明细类产品,2021—2024年,精创电气制冷热泵检测仪表类产品的销售额从5125.84万元增至1.24亿元,年复合增速达33.43%,销售额在主营业务收入中的占比从13.38%提升至25.33%,销售均价则从143.66元/台涨至336.48元/台,累计上涨了134.22%。

需注意的是,招股书显示,2021—2024年,精创电气的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39.26%、41.76%、42.61%、45.48%,逐年提升且提升幅度达6.22个百分点。而同期5家同业可比公司的主营业务毛利率均呈不同幅度的下滑趋势。2024年,精创电气的主营业务毛利率较同业可比公司高出7个百分点。

精创电气IPO深度解读,高毛利率背后的财务疑云与信披问题探索

招股书还显示,按消费类、工业类分类的产品毛利率对比,精创电气消费类、工业类产品毛利率在2021年均低于同期同业均值,在2024年却明显高于同期同业均值,且分别高出7.84个、9.29个百分点。

精创电气IPO深度解读,高毛利率背后的财务疑云与信披问题探索

对此,北交所在第一、二轮审核问询函中要求精创电气说明其毛利率趋势与同行背离且稳步提升的合理性,以及按明细产品分类说明收入、价格、毛利率变动合理性、制冷热泵检测仪表类产品平均单价持续上升的具体原因,并要求保荐机构国泰海通证券按照“境外销售”“特殊经营模式—线上销售”的要求进行收入核查。

精创电气在第一轮审核问询函回复文件中解释,主要系公司战略调整导致产品结构变化所致,从以往以温度计、冷媒秤为主要产品,调整为以歧管仪、红外检漏仪、智能真空泵类产品为核心,并表示公司于2022年开始执行“精品与爆品”策略,通过增加高单价、高毛利率产品的销售,提高公司的产品竞争力、打造品牌知名度并提高产品利润。

第一轮审核问询函回复文件还显示,分销售渠道看,2021—2024年上半年,精创电气制冷热泵检测仪表类产品在境内线上B2C、境外终端直销模式下毛利率提升幅度最大,分别为19.75个百分点、19.15个百分点。

财务系统出库单金额竟高于第三方平台订单结算金额,线上收入真实性遭北交所反复问询

然而,北交所在第二轮审核问询函中指出,2021—2024年上半年,精创电气在亚马逊、京东、天猫等境内外线上销售平台的各期订单结算金额小于其线上订单自动对接平台聚水潭业务系统的各期线上订单金额,差额在11万~72万元区间,而该公司聚水潭业务系统的各期线上订单金额又进一步小于其金蝶ERP财务系统的各期出库单金额,差额在20万~185万元区间。

精创电气IPO深度解读,高毛利率背后的财务疑云与信披问题探索

第二轮审核问询函回复文件显示,聚水潭通过数据接口自动抓取第三方电商线上平台订单,并生成对应的内部订单,精创电气电商业务人员对内部订单进行审核后选择发货物流商,同时聚水潭将物流信息传至金蝶ERP系统并生成销售出库单。

电商业务人员在将纸质销售出库单与快递单装订后交付至仓库人员,订单再自动流转至仓库人员并在经审核后完成发货。随后订单确认收款,电商业务人员在金蝶ERP系统对已发货销售出库单进行初步确认并生成应收单提交财务审核,财务人员需根据结算报告或流水对订单进行人工的收入确认。

按上述业务流程,线上电商平台作为精创电气线上业务的第一交易场景,在实际业务统计中是提供全部成交或未成交线上订单信息的平台,其统计的交易金额应该不低于后续经过筛选、核实过交易有效性的聚水潭系统和金蝶ERP系统。

然而,精创电气所统计的电商平台订单金额持续小于其金蝶ERP财务系统统计的线上出库单金额,且金额差最高达上百万元。以上情形有待精创电气给出解释。

而保荐机构通过“大额抽样+随机抽样”方式选取了3442名境内线上销售的终端客户进行电话回访,但实际完成访谈的仅有46名。

对此,北交所在第二轮审核问询函中要求精创电气进一步说明线上销售收入确认准确性,并在上市委审议会议现场要求该公司说明收入真实性、业绩增长持续性和核查充分性。

不过,北交所官网显示,精创电气对上市委审议会议意见的回复内容并未披露。而第二轮审核问询函回复文件显示,该公司将上述数据单向差额归因于时间性差异、统计口径不一致、聚水潭退换货取数差异等。

财报数据频繁进行会计差错更正,与境内贸易客户的应收款竟高于销售额

除了上述线上收入在不同平台的数据差额值得关注,精创电气还在申报IPO前,以及北交所IPO审核期间多次进行前期会计差错更正。

公告显示,2024年3—10月,精创电气(874096.NQ)先后四次发布前期会计差错更正公告,并同步发布了更正后的2021—2024年半年度定期财务报告。

精创电气在该类公告中表示,因财务人员对会计准则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不足、财务人员失误,该公司已公开披露的定期报告中财务报表存在差错,具体差错更正内容涵盖应收票据重新分类、预收房租重分类、运输费用重新分类、境外子公司税金重新分类、工程设备款和材料货款重新分类。

除了上述财务数据差错更正,本次IPO,精创电气与一家贸易客户的关系亦值得关注。

其中,徐州云科物联网有限公司(下称“云科物联”)作为精创电气2023年境内第一大贸易客户,在天眼查上显示其成立时间为2022年10月13日。

第二轮审核问询函回复文件则显示,云科物联于2022年11月开始与精创电气合作,并在该年成为精创电气第五大贸易客户,精创电气2022年对其实现167.17万元的销售额。

但招股书显示,云科物联位列精创电气2022年按欠款方归集的期末应收账款余额前五大客户,对应的应收账款余额为188.91万元。

可见,截至2022年期末,精创电气对云科物联的应收账款余额高于当年销售额。

招股书还显示,云科物联是精创电气的非关联方。但天眼查数据显示,2024年之前,云科物联的联系电话为0516-68902895,该号码亦曾是精创电气全资子公司徐州精创物联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下称“精创物联”)、员工持股平台徐州美控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下称“徐州美控”)的联系电话。

精创电气IPO深度解读,高毛利率背后的财务疑云与信披问题探索

9月22日,时代商业研究院致电0516-68902895,语音提示该号码不在线上。

天眼查则显示,云科物联最新联系电话为0516-66235230,而精创物联最新联系电话为0516-80300069,与精创电气招股书所披露投资者联系电话相同,而徐州美控最新联系电话为15312631718。

9月25日,时代商业研究院致电云科物联最新联系电话0516-66235230,语音提示该号码为空号;时代商业研究院致电精创物联、徐州美控的最新联系电话,电话拨通后无人接听。

(全文3334字)

免责声明:本报告仅供时代商业研究院客户使用。本公司不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客户。本报告基于本公司认为可靠的、已公开的信息编制,但本公司对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本报告所载的意见、评估及预测仅反映报告发布当日的观点和判断。本公司不保证本报告所含信息保持在最新状态。本公司对本报告所含信息可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修改,投资者应当自行关注相应的更新或修改。本公司力求报告内容客观、公正,但本报告所载的观点、结论和建议仅供参考,不构成所述证券的买卖出价或征价。该等观点、建议并未考虑到个别投资者的具体投资目的、财务状况以及特定需求,在任何时候均不构成对客户私人投资建议。投资者应当充分考虑自身特定状况,并完整理解和使用本报告内容,不应视本报告为做出投资决策的唯一因素。对依据或者使用本报告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本公司及作者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本公司及作者在自身所知情的范围内,与本报告所指的证券或投资标的不存在法律禁止的利害关系。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本公司及其所属关联机构可能会持有报告中提到的公司所发行的证券头寸并进行交易,也可能为之提供或者争取提供投资银行、财务顾问或者金融产品等相关服务。本报告版权仅为本公司所有。未经本公司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翻版、复制、发表、引用或再次分发他人等任何形式侵犯本公司版权。如征得本公司同意进行引用、刊发的,需在允许的范围内使用,并注明出处为“时代商业研究院”,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本公司保留追究相关责任的权利。所有本报告中使用的商标、服务标记及标记均为本公司的商标、服务标记及标记。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