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倪虹洁深情告白:想抱抱20年前的祝无双

“我不觉得自己迷糊,我觉得自己可聪明、可清醒了。”最近在《乘风》开辟喜剧人赛道的倪虹洁,凭借“宿醉微醺姐”“倪石流”的外号引发关注。她笑称真人秀就像一面镜子,自以为清醒时,镜头却赋予了她独特的迷糊喜剧效果。
倪虹洁在微博上自我调侃这个动作来源于八段锦。(图/倪虹洁微博)
倪虹洁在采访中形容自己的感受生动而有画面感,语言间常带着“哎呀”“天哪”的感叹语气。她笑着说:“我现在脸上五官是飞的。”在姐姐们的宿舍生活中,她收获了珍贵的女性友谊和美好瞬间,仿佛穿越到了梦寐以求的女校生活,充满“光怪陆离的梦幻感”。这种梦幻感让她联想到20多年前的《武林外传》时光——一群人在山中吃喝玩乐,进入另一个世界。祝无双这一角色成为家喻户晓的喜剧经典,但却是为数不多带有悲剧色彩的女性形象。
倪虹洁演的祝无双,是那部喜剧里带有悲情色彩的角色。(图/《武林外传》剧照)
对于祝无双,倪虹洁抱有复杂的情感。这部被无数观众视为“下饭神剧”的作品,她却从未完整看过。有人问她对这个角色的遗憾,她坦承自己没有演好,不愿面对过去的自己。如今再回首,似乎是一场与自己长达20年的和解,“我没有能帮助到她,现在很想抱抱她。”
晚熟与天真
“我外表柔柔的,但实际上骨子里特别要强,总有种无双‘放着我来’的那种劲头,总觉得自己要做就一定要拼尽力气。”倪虹洁在微博写下这段感言。或许连她自己也惊讶,20年前的祝无双与她的重合度如此之高。
她始终对其中一集印象很深——祝无双不停地挥手流泪,跟身边所有人告别。她像个偶尔停留在客栈的“局外人”,决定将温暖如家的客栈回忆从生命中剥离,宁愿流浪也不愿一直逗留。“现在回过头想想,我会觉得无双想多了。她自认为是当中的格格不入者,一味地讨好,将自己放在最末端的位置,但无处安家的漂泊感始终在她身上,她也没有好好跟大家敞开心扉,打开这个心结。”
祝无双在戏里是敏感讨好的性格底色,也有倪虹洁的影子。(图/《武林外传》剧照)
祝无双身上的“敏感讨好”和挥之不去的漂泊感,也是倪虹洁往后不少角色呈现出来的特质,这或许源于她性格的一部分。46岁的她逐渐看明白祝无双的内心戏,“我可能在演的时候,无意中将自己代入;也可能宁财神跟我接触后,有意无意地将她写成这样。她是我成长经历当中的影子,那个困在迷茫状态下的自己。”
她曾在节目和访谈中袒露寄人篱下的童年背景。祖籍苏州常熟的她,父母是下乡知青,从小被寄养在上海姑姑家,小时候没有自己的床,不是跟奶奶睡就是和姑姑睡。这样的成长环境让她学会察言观色,将自己的需求放在别人之后。
也因为敏感和自卑,她无法对外界的评价自洽,即便是对外表的称赞。1999年,她拍摄的第一支内衣广告轰动全国,在很多电视台滚动播放。她因此被贴上“性感女神”的标签,甚至遭到造谣。在那个保守年代,她察觉到家人和亲戚欲言又止的眼神,为此感到羞耻和无助,“从小缺乏自信的我,因为这场‘内衣风波’仿佛被推进了一个黑洞,一点点坠落却毫无抓手。”
倪虹洁当时拍摄内衣广告,遭到非议和异样眼光看待。(图/倪虹洁微博)
在倪虹洁看来,20年前的她处于一个没有“自我”的阶段。无论是对演员的认知,还是生活的规划,都被裹挟在家庭传统观念的框架里。家人对她从事演艺事业的不看好以及进入婚恋家庭秩序的期待,在她人生每个节点的选择上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中年妈妈”的百变图谱
倪虹洁发现,自己演过的上百部影视作品中,令人深刻的角色大多是“中年妈妈”。在《演员请就位》中,她被分到B级。她曾坦承自己只能演反派和妈妈的尴尬处境,甚至演过比她小6岁的王媛可的妈妈和同龄演员芦芳生的妈妈。
倪虹洁在综艺节目《演员请就位》里的表演让人印象深刻。(图/《演员请就位》第二季)
尽管尴尬,但她并不在意年龄差距,而是更关注角色的发挥空间。即便接到台词极少的角色,她也会沉浸其中参与剧组拍摄。作为配角搭戏时,她会将主角的台词在脑海里演一遍。如何撕掉“刻板母亲”的标签,用角色搭建起中年女性的光谱,这是倪虹洁最想突破的难题。
《爱情神话》里的格洛瑞亚是距离她较远的角色,但她发现演出了某个平行时空的自我。“她的理念与我完全不同,有我没想过的思维模式。演的时候,我发现她过得很潇洒自我,是我希望成为的人。”
格洛瑞亚是距离倪虹洁较远的角色。(图/《爱情神话》剧照)
她与《装腔启示录》中的刘美玲亦是如此。起初看剧本时,她觉得刘美玲太虚荣,选朋友都不会选这样的人。但演完后,她对人性有了新的认知。“其实我们眼睛看到和耳朵听到的不一定是她真实的内心。职场和家庭让刘美玲负上了越来越沉重的壳,出于对自我的保护,将脆弱伪装成坚强。”
倪虹洁的真实头发出现在刘美玲最后摘下头套的即兴表演中。“我的经纪人都说我太吓人了,但我那段时间想着赵英俊的头发。我心里有一块留给他,我想去试试这个发型。”
刘美玲最后摘下头套,面对真实自我。(图/《装腔启示录》剧照)
“成长的果子结得比较晚,不一定是坏事”
中年女演员的困境通常是大众热议的话题。年轻貌美时,可能被质疑演不出角色应有的厚度;年龄增长后,市场环境偏好年轻化审美,留给中年女演员发挥的空间所剩不多。相比20多年前的自己,“晚熟”的倪虹洁更享受现在的阶段。
她喜欢美剧《后翼弃兵》、电影《泳者之心》,因为在这些作品中,演员演绎了女性的一生。她向往那样的表演宽度,也向往镜头呈现下的无穷女性力量。“20多岁的我演不出跨度较长、丰满的女性故事,或许妆造可以帮助我,但人生阅历是骗不了人的,我的眼睛是骗不了人的,我现在是处于承上启下的阶段。”
如今倪虹洁喜欢到处旅游,享受着自己的成熟阶段。(图/倪虹洁微博)
在演员行业,倪虹洁越来越感受到人生阅历像树木年轮,感受也在层层递进。她觉得演员的趣味在于透过这个职业看人、看世界,有时候就像半个心理师,时刻观察着别人,也在揣摩人物内心。
她最近看了《棋士》这部电视剧,从王宝强的演技中学到了另一种表演方式。“当他在撒谎的时候,并不一定是忽闪着双眼,可能是直视了对方的眼睛很久。我突然联想到身边真有这样的人,越是真诚地看着你,越是口不对心。太牛了。”
角色的精彩演绎源于演员对人物和生活的理解,人生阅历能为角色塑造足够的厚度。倪虹洁一直觉得自己是演艺圈的“局外人”,不喜欢被人关注,享受着自己普通的状态,每部戏只要有休息时间,都会出去旅游逛荡。
倪虹洁喜欢四处逛荡的日常生活。(图/受访者提供)
她喜欢到每个地方观察不一样的人群。比如在重庆,她一个人背着包一圈圈逛荡,路过最传统的茶馆和理发店。她特别羡慕当地人饱满、阳光的精神状态。“那些老爷爷拿着刮刀,用最传统的理发技艺给别人理个头,8块钱,但他觉得自己就是镇上最顶级的理发师。”
她同时注意到了与之相邻的医院门口,正在候诊的中老年人疲惫不堪的脸,仿佛他们脸上有了语言。“他们的眼神是涣散的,你能感受到他们心里的无助,站在那很久不动。”
她还记得云南白沙古镇上的一群彝族老人,脸晒得黑黑的,牙齿脱落,脸上全是褶子。但当她给他们拍照时,他们咧嘴一笑,那副天真的笑容,让她看到了小朋友般的欢乐。“我身边很多普通人,每个人的故事,都能画出人生的一幅长卷。”
倪虹洁喜欢毛茸茸的动物。(图/受访者提供)
敏感的观察力、强烈的共情力,是倪虹洁与生俱来的特质。除了爱旅行,到不同地方逛荡和观察形形色色的人,她也喜欢毛茸茸的动物。小时候,她还养过从浴缸下水道钻出来的老鼠,而不是宠物店里的小白鼠。
“你们可能想象不到,老鼠特别爱干净,每次看到它吃完东西,都会整理自己,把脸洗得特别干净,生长环境肮脏不代表它们是这样,它们没法选择自己的出生地。就像我们人一样,有些出生环境和命运是自己决定不了的,有一天走出来了,或许很快就能找到另外一个自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
如今随着节目的播出,人们对倪虹洁的关注度变高了,以前总说不想“红”的倪虹洁,又觉得“红”也挺好。“我害怕被人关注,但我发现流量不该是枷锁,可以是正向运转的车轮,红了反而会有更多时间能放在自己想做的事情上,我可以不用像原来那样来者不拒,消耗自己的能量,我现在特别想要有自己选择和进步的空间。”
在《乘风》当中,她面朝着大海,倾听自我的声音。(图/受访者提供)
习惯讨好的倪虹洁,如今似乎有了缓慢的觉醒。在《乘风》与姐姐们相处的过程中,她更多将重心放在了自己身上。相比早年她总想“填满他人期待”的惯性来说,现在她学会将自己的情绪需求放在首位,再来关照他人。
她曾回望过去的轨迹,想象要是拨动一下某个节点会有什么不同的结果。如果在1999年步入婚姻时,她坚持自己的想法,不结婚,继续做演员,是否就能弥补一个遗憾。现在的倪虹洁,想跟20多年前的祝无双说一句“江湖再见”。她逐渐收获了难能可贵的自洽,“如果我当时选择当演员,或许现在的我不会继续做这行,不知道会做什么,还没找到自己的热爱和坚持。每件事都有它的因和果,当下还没那么好的话,可能是因为成长的果子结得比较晚,不一定是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