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子并母”!3000亿海光信息拟合并900亿服务器厂商

在总市值跻身科创板前列后,海光信息没有浪费资本市场的筹码。
5月25日晚间,科创板芯片龙头海光信息(688041.SH)、国内服务器厂商中科曙光(603019.SH)双双披露公告称,前者拟通过向中科曙光全体A股换股股东发行A股股票的方式换股吸收合并中科曙光并发行A股股票募集配套资金。
根据公告,5月25日,双方已签署《吸收合并意向协议》,就本次重组作出若干原则性约定。
5月26日,海光信息与中科曙光双双停牌,截至停牌前,海光信息与中科曙光的市值分别是3164.12亿元、905.72亿元,合计超4000亿元。值得一提的是,这两家企业同属“中科院系”阵营——海光信息大股东为中科曙光,而中科曙光控股股东为中科院计算所。
或受此消息刺激,5月26日“中科院系”概念股集体爆发,截至当日收盘,中国科传涨停,中科信息更是收获20cm涨停,国科恒泰、中科环保等个股均有明显涨势。
中科曙光成立于2006年3月,前身是天津曙光计算机产业有限公司,2014年11月在上交所上市,是中科院计算所旗下上市公司,以超级计算机研发起家,经过多年发展,其业务已形成从服务器硬件、存储设备到算力服务的完整产业链。而通过投资海光信息、中科星图、曙光数创、中科天玑等资产,中科曙光与参控股公司全方位覆盖了从上游芯片、服务器硬件、IO存储到中游云计算平台、大数据平台、算力服务平台以及下游云服务提供商。
2019年,中科曙光被美国商务部列入实体清单,其服务器业务因依赖进口高端芯片而遭受重创。
2020年,中科曙光曾定增募资47.8亿元,主要用于开发基于国产芯片的服务器、补充流动资金等。
最新财报显示,中科曙光2024年业绩承压:营收为131.48亿元,同比下滑8.4%,终结了连续十年的增长态势;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增速骤降至4.1%,创下上市以来新低。从业务结构看,其核心业务IT设备实现营收117.06亿元(占总营收比重 89.04%),同比下滑8.4%;软件及技术服务收入13.95亿元(占比10.61%),同比降幅达10.94%,且该板块毛利率同比下滑18.07个百分点至43.71%,盈利能力显著承压。
但中科曙光2024年业绩中并非无亮点,其中之一便是全年投资收益达5.63亿元,同比大幅增长56.15%,成为净利润增长的主要支撑。对此,中科曙光在财报中解释称,投资收益增加主要源于联营企业净利润增长,而海光信息正是其重要联营企业之一。
蔡淑敏摄
作为国产x86架构CPU(中央处理器)和DCU(数据计算单元)领域的龙头企业,海光信息成立于2014年,由中国科学院牵头,中科曙光等企业联合发起,设立于天津。2016年,海光信息通过与美国芯片巨头AMD在成都成立合资公司,成功获得AMD高端CPU处理器相关技术及x86指令集的永久授权,为国产高性能处理器的自主创新奠定了关键技术基础。2022年8月,海光信息在科创板正式挂牌上市,成为国产芯片领域的重要资本平台。
目前,海光信息的核心业务聚焦于服务器、工作站等计算与存储设备中高端处理器的研发、设计及销售,主要产品包括海光通用处理器(CPU)和海光协处理器(DCU)。
尽管在国内芯片行业占据领先地位,但海光信息的整体规模仍相对较小。2024年,海光信息营收为91.62亿元,同比增长52.40%,实现净利润19.31亿元,同比增长52.87%。2025年一季度,海光信息营收24亿元,同比增长50.76%,实现净利润5.06亿元,同比增长75.33%。
从产业链视角来看,海光信息是中科曙光业务的上游环节,海光信息的CPU、DCU芯片正是中科曙光服务器、算力平台的核心底层支撑。海光也在最新的公告中表示,本次重组旨在抢抓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新机遇,做大做强主业。
值得一提的是,就资产规模而言,2024年,海光信息总资产达285.59亿元,中科曙光这一数字则为366.17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