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半数光伏企业一季度盈利,回暖信号仍不显

访客 2025-05-27 14:31:11 66008
半数光伏企业一季度盈利,回暖信号仍不显摘要: 光伏行业整体回暖的信号仍然不够明确,海外市场布局有所变化。Choice数据显示,截至目前,A股申万行业分类中的68家光伏...

光伏行业整体回暖的信号仍然不够明确,海外市场布局有所变化。

Choice数据显示,截至目前,A股申万行业分类中的68家光伏设备企业均已披露2025年一季报。其中,34家企业实现盈利,占比五成;27家企业归母净利润正向增长,占比接近四成。

综合来看,光伏企业今年一季度的业绩表现有所缓和,但行业整体回暖的信号仍然不够明确。

龙头转向存量博弈

龙头企业仍是亏损主力军,亏损幅度不均。

半数光伏企业一季度盈利,回暖信号仍不显

数据来源:Choice 制表:程梓欣

通威股份是今年一季度净亏损最多的光伏企业。报告期内,通威股份实现营业收入159.33亿元,同比下降18.58%;归母净利润亏损25.93亿元,同比下降229.56%。

晶澳科技、隆基绿能以及天合光能紧随其后,一季度净亏损分别达到16.38亿元、14.36亿元以及13.2亿元。

其中,仅隆基绿能亏损幅度同比收窄,上年同期净亏损为23.5亿元。晶澳科技、天合光能均出现大幅增亏,归母净利润同比降幅超过100%。

隆基绿能董事长钟宝申在近期业绩说明会上表示,2025年第一季度,光伏行业仍然处于调整阶段,虽然3月光伏产品价格有所回升,但整个季度价格仍低于生产成本,企业盈利继续承压。

与此同时,仍有部分光伏企业实现业绩增长。

阳光电源摘得一季报桂冠。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0.36亿元,同比增长50.92%;归母净利润38.26亿元,同比增长82.52%。

微导纳米是当前归母净利润同比增幅最高的光伏企业,一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253.57%至0.84亿元。该公司解释称,报告期内验收设备较多导致收入与利润同比增长。

由于营业收入与毛利率增加,锦浪科技今年一季度同样实现业绩大涨,其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859.78%至1.95亿元。

基于当前行业情况,多数龙头企业选择保守出货,转向存量博弈。

2025年,隆基绿能预计硅片出货量120GW,组件出货量80—90GW,其中BC产品出货占比将超过25%;其2024年目标为硅片出货量135GW左右,电池加组件出货量90—100GW。

天合光能预计全年组件出货70GW—75GW,其2024年目标为80—90GW。

除此之外,各家也在进一步压缩资本开支,保存实力过冬。

天合光能光伏板块的降本增效从2024年下半年开始,目前整体费用降幅已经接近30%。天合光能表示,其内部目标是维持200亿元左右的资金规模来确保穿越周期低谷。

晶澳科技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今年公司的资本性支出会比去年大幅缩小,研发类的支出优先,做更科学的研究,把握机会的同时压缩其他开支。

关于资本开支安排,通威股份表示,根据前期规划,公司云南和包头各20万吨高纯晶硅项目已于去年建成投产,短期开支高峰期已过,2025年的资本开支规模较2024年将有显著收缩。未来公司将高度关注经营性现金流安全边际,持续通过技术降本、精益管理与供应链协同提升单位资本开支效率。

“淘汰赛”愈演愈烈

与龙头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及“跨界者”的日子更加难熬,抛售出逃以及被“ST”(其他风险警示)的企业同比激增。

2022年年初,主营益智玩具等业务的沐邦高科高调跨界至光伏领域;2025年4月末,因触发“净利润+营收”指标红线、最近一个会计年度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被出具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沐邦高科“披星戴帽”,更名为“*ST沐邦”,随后多日跌停。

2025年一季度,*ST沐邦实现营业收入0.6亿元,同比下降59.28%;归母净利润继续亏损0.99亿元,同比下滑18.56%。

同样失利的还有跨界不满三年的*ST绿康。该公司目前触及多个业绩指标红线,且2024年被出具“与持续经营相关的重大不确定性部分”的审计意见,同样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和其他风险警示。

而在业绩披露前,*ST绿康已计划出售与光伏胶膜业务相关的资产、负债,并同步易主。此前,麦迪科技同样终止了相关太阳能电池项目,并出售光伏业务实施主体,就此退出光伏赛道。

值得注意的是,老牌光伏企业金刚光伏(下称“*ST金刚”)也未逃过“披星戴帽”的命运。截至目前,*ST金刚已连亏六年,酒泉市中级人民法院已同意对公司启动预重整。

*ST金刚表示,公司将积极采取必要措施来改善经营和财务状况,尽快扭转局面,恢复公司的正常运营和发展,力争撤销退市风险警示和其他风险警示。

海外市场突变

在业绩分化压力与海外政策不确定性的共同催化下,光伏企业的海外市场布局有所变化。

日前,美国商务部对原产自柬埔寨、马来西亚、泰国和越南的晶体硅光伏电池(无论是否组装成组件)的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作出肯定性终裁。根据裁定,柬埔寨部分制造商面临的税率将高达3521%,越南平均税率在396%,泰国为375%,马来西亚则是34%。

据行业分析师此前预估,在最终裁定结果出炉后,国内企业将以美国当地产能为主。同时,考虑到需求潜力、“一带一路”等政策支持,中东地区正成为出海新目的地。另有部分企业仍考虑在已被制裁的越南等四国之外的东南亚国家组建产能,例如印尼、老挝等。

5月19日,海泰新能宣布变更募集资金用途,将1.46亿元转向投资印尼2GW光伏电池片及1GW组件项目。

该公司表示,项目建成投产后,对促进公司长期稳定发展及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将助力公司产品辐射东南亚以及全球市场。

天合光能此前则表示,公司印尼合资TOPCon电池组件工厂(目前年产能1GW)不受东南亚四国“双反”的影响,且此前已公布拟新增税率(美国“对等关税”)中印尼税率相对较低,印尼工厂具备相对竞争优势。

政策面继续发力

5月22日,国家能源局发布2025年1—4月份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其中,我国光伏新增装机104.93GW,同比增长74.56%;4月光伏新增装机45.22GW,同比增长214.68%。

但与之相对应的是仍在下跌的光伏主产业链价格。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指出,随着“430”“531”抢装结束,光伏产业链上硅片、电池片、组件各环节价格经历涨跌波动后目前均有持稳倾向,而多晶硅环节在本已现金流亏损的状态下,于4月中旬再次进入价格下行通道,行业困局再度深化,目前企业仍在积极采取应对措施。

面对行业失序现象,政府、行业协会继续发力。

5月20日,国家发改委召开5月份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李超在会上表示,整治“内卷式”竞争是大家都十分关注的一件事。

据李超介绍,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方面,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落实政府工作报告部署,针对问题症结,因业施策、对症下药,标本兼治化解重点产业结构性矛盾,促进产业健康发展和提质升级。其中提到,加强行业自律,引导新能源汽车、光伏企业注重技术研发。

5月23日,硅业分会发文表示,为应对极端市场行情,协会正积极向有关政府部门反映行业面临的痛点难点,并提出具体的措施建议,后续在国家政策层面的积极引导,以及相关企业的有效配合下,多晶硅行业将逐步恢复稳定理性的市场秩序,市场走势长期向好。即便短期内多晶硅价格无法回暖,后市价格也将逐步趋于稳定。

而综合业内观点来看,行业回暖信号尚不明确。东兴证券认为,当前来看,整体产业链仍处于产能过剩的大格局之下。在需求没有大幅增长的背景下,落后产能出清尚待时日,产业链利润修复的力度和持续性仍有待观察。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