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假如国宝会说话,讲的都是“美之道”

访客 2025-08-09 17:43:13 28969
如果国宝能够说话,它们会讲述自己的美之道,这些国宝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通过它们独特的形态和精美的工艺,展现出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它们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美的典范,这些国宝所传递的美,不仅仅是外在的表象,更是内在的精神和文化内涵的体现,它们以自己的方式,向世界展示着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

假期一到,博物馆里又挤满了人。抢票、排队、酷暑……似乎没有什么能够抵挡住人们对顶流文物的热忱。有人为了近距离一睹孝端皇后凤冠,不惜大排长队;也有人特意在击鼓说唱俑边合照,与“古时的rapper”来上一次时空对话。

这就是博物馆的独特“魔力”。它让人暂时跳脱出日常生活的语境,将人带入某一段历史之中。而在那些器物上,我们看到的也许是某个人物的一生,也许是某种特定的生活方式,也或许是它所承载的美。

在美育观念越发被强调的当下,人们观看这些文物时,早已不再局限于去听某个故事,而是乐于深入它们背后,探索与美相关的内容。当人们跨越时代,从生活维度去理解国宝时,就会发现,其实每一个细节,都与美息息相关,而这些美,正是古人一次次努力提升生活品质的印迹。

假如国宝会说话,讲的都是“美之道”
如今,人们观看文物时,更乐于深入它们背后,探索与美相关的内容

所以,以这一角度去参观博物馆,我们所看到的文化发展历程,其实在无形之中构成了一条“美之道”。

常生活里,也可以步步生花

提及美,步摇一定是博物馆中亮眼的存在。它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是衣装搭配的重要组成部分。出席大型活动时,许多贵族女性会以此展现自己端庄得体的那一面。到了魏晋时期,它被人们广泛喜爱。国家博物馆中的牛头鹿角形金步摇,就承载着这段历史。

在当时,它不仅为女性所喜爱,更成了很多骁勇善战的男性装饰自己的“利器”。人们将其视作美的象征,有些部落甚至以此命名,包括我们熟知的“慕容”姓氏的来历,都与它有所关联。

假如国宝会说话,讲的都是“美之道”
牛头鹿角形金步摇。

而它不只见证了民族融合,更为人们讲述了那个时代美与生活是如何联结的。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向来困扰于如何转移金银等贵金属。自从有了步摇,曾经被收起来的原材料摇身一变,成了“头顶绽放的花朵”。

人们不再只注重金属的价值本身,而是把自己的审美也融合到这小小的器物之上,生活品质也随之得到了提升。比如,在这个步摇上,牛头象征力量与财富,鹿角代表繁衍,而那些树叶,则是对祖先曾在林中生活的怀念。

尽管时代不断更迭,可人们对这份美的追求却是永恒的。佩戴着步摇行走的身姿,在历史画卷中留下了倩影,而那些被美充盈起来的生活,也由此释放出步步生花的浪漫。

幽微之处,照映心境

作为古代日常生活中人们不可缺少的器具,从夏朝到清初,铜镜始终在家庭中占有一席之地。与此同时,它也是精美的工艺品。把时间的指针拨到隋唐,可以看到这一时期的铜镜在装饰上出现了新形式、新题材、新风格,进入富丽绚烂的时代,美的内涵变得愈加丰富并在铜镜上得以展现。

国家博物馆的“灵山孕宝”瑞兽铜镜不仅反映着那样的时代,更向人们呈现了何为令人向往的美的生活。该镜上雕刻的瑞兽,丰腴健壮,充满生气,可以看出当时人们的趣味。就像我们现在把玩某些心爱之物一样,人们在照镜时看到这些,嘴角肯定也会不自觉地挂上微笑。

假如国宝会说话,讲的都是“美之道”
“灵山孕宝”瑞兽铜镜。

照镜是晨起后不可或缺的步骤。在打磨光亮、装饰精美的镜子上,人们正衣冠,整妆容。我们现在讲求的“悦己”,古人其实早就深谙其中之道了。看似细微的照镜环节,成了人们调整心态的小仪式,映照出自己最美的那一面,由此带来好心情,元气满满地开启新的一日。

铜镜上錾刻的铭文,大多是祈祷长命之类的吉祥话语。由此可见,在注重个人外形美的基础上,人们同样期待托镜言志,将心愿通过这一载体传递出去。就这样,由内而外,照镜成了追寻美、为日常增添意趣的仪式。人们举起镜子,映照出的不只有面庞,更蕴藏对高品质生活的渴盼与期冀。

逐仪式感,与身份无关

谈到美的仪式,国家博物馆内的孝端皇后凤冠绝对无法绕过。作为国博“顶流”,来参观这顶凤冠的人络绎不绝,临别之际,还得买上几个文创才依依不舍地离去。原因很简单,它实在是美得让人震撼。

假如国宝会说话,讲的都是“美之道”
孝端皇后凤冠。

整件凤冠,使用了大量的黄金、珍珠、点翠、丝帛、红蓝宝石,几乎是把那个时代所有名贵、珍奇的材料都用上了。试想一下,戴着这顶凤冠的皇后,在走动时,珠滴如步摇一般轻晃,那场面用“金翠交辉”形容,丝毫不为过。

也许有人会讲,这毕竟是皇后在“大场面”时才佩戴的,多有象征尊贵身份的意味。但实际上,处在当下时代的我们,从中看到的是对于生活中仪式感的追逐,是一种对生活之美的极致诠释。

近几年,人们喜欢借用诗人帕斯捷尔纳克的话表明一种生活态度:“人不是活一辈子,不是活几年几月几天,而是活那么几个瞬间。” 即使是在过去,人们也依然愿意穷尽所能,去发掘恰当的用材,制作精美的器物,在那些对自己重要的场合和时刻,借此彰显自己最美的一面。

假如国宝会说话,讲的都是“美之道”
穷尽珍奇材料制作的凤冠,是对生活中仪式感的追逐,也是对生活之

有了这些“给精神充能的装备”,那些生命里充满仪式感的高光时刻,也就变得愈加动人。从这个维度上讲,孝端皇后凤冠代表的是一种美的观念。它告诉人们,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要忘记,用自我赋予的仪式感,去展现个性与气场。这或许就是古人寄情于器、寓心于物的绝妙之处。

在今天,这样的仪式感也存在于每个普通人的日常中。那些曾经只在特定时代出现的美学,被我们逐一领略。透过它们,我们还看到了古人是如何在细枝末节里不断地与美邂逅,又不断用美来提升生活的。

在今天,“美之道”还有哪些新可能?

这些器物,倾注了不同时期人们对美的理解。在漫长的发展进程中,它们像是一个个锚点,呈现着历史的各个剖面,也讲述着与美相关的生活是如何承袭下来的。当它们汇集到一起,便构成了一条道,所及之处是美不胜收的图景。

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讲,“任何东西,凡是显示出生活或使我们想起生活的,那就是美的。”如今,美早就不是遥不可及的概念了,而是你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越来越多人乐意去欣赏这些文物,除了吸取“活的文化”之外,也试图从它们身上感知更多元的美,从而唤醒内心的幸福感。

我们欣喜地看到,当下的人们,不光通过观看文物的方式,也以不同的载体去拓展美的内涵:

有人聚焦在穿搭方面,将衣服的款式与颜色化作语言,去展现最富个性的那一面。每一年,在穿搭上都会出现新的趋势,从多巴胺、美拉德穿搭,到现在的轻亚风、雾感配色,改变的是衣物外观的组合,未曾更变的是对美的求索。

古人“对镜帖花黄”,今人当然也不遑多让。不同的时空下,人们都在力求让妆容变得更加精致。这一过程中,美更能反映个人偏好。如果你常流连在“二次元”中,那么你有可能对“谷子彩妆”抱有热情,买联名彩妆不只是为了使用,更是满足个人的情感需求。如果你是户外活动爱好者,这个时节自然缺不了“夏日海岛风”的妆容,哪怕没有身处海岛,也能透出丝丝缕缕的清爽。总之,在每个场景下,都有新的美诞生。

在使用香氛时,人们还把自我的情绪添加其中。譬如当下流行的能量调频香,不仅能让气味与自身磁场相互匹配,更能令人在每一次嗅到香味时,觉察自己内在的能量状态,与美的生活同频共振。

人们总是不遗余力地探寻着理想中的美好生活样态。而经由创造与发掘,这些美唤醒了生活中的幸福感,让人们达到了身心的双重健康。而从这些实践中也不难看出,美是高品质生活的驱动力,它为如今的消费赋予更深层次的意义。

正是在这样的语境下,欧莱雅集团携手中国国家博物馆推出了全新文化合作项目“美之道·循径至美”,甄选了32件国博馆藏珍品,其中就包括牛头鹿角形金步摇、“灵山孕宝”瑞兽铜镜、孝端皇后凤冠等顶流国宝。

假如国宝会说话,讲的都是“美之道”
欧莱雅集团携手中国国家博物馆推出了全新文化合作项目“美之道·循

“美之道·循径至美”项目开启了一条以中式美学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出的鲜明时代特征为主要脉络的游览路线。循此路线不仅能在线下感受中国古代审美的独特魅力和意趣,还能配合线上数字化语音导览小程序,打破馆内各展览之间的物理界限,架构一条虚实结合的“美之道”参观路径,开启线上线下融合的沉浸式体验。

同时,多位文化名人和明星参与了语音讲解的录制,包括知名前央视主持人张越、张泽群,文化名人陈鲁豫,青年演员张凌赫、钟楚曦、周也等。他们用生动有趣的语音导览,陪伴大家探索这条美的路径,讲述文物背后的历史与美学故事。 “美之道”也得以在更生动的形式下呈现,令观众对美有全方位的认知。

这也是欧莱雅的初衷,希望引导更多人去接触美、感受美,让美成为人人共享、日常可及的生活力量。借由“美之道”,文物焕发了新的活力;而在欧莱雅的推动下,越来越多人参与到欣赏美的进程中来,在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也从中汲取灵感,进而提高生活品质。

假如国宝会说话,讲的都是“美之道”
配合线上数字化语音导览小程序,结合“美之道”的参观路径,为参


2024年,欧莱雅集团成立115周年,在这样的时间节点上,面向全球提出了“Essentiality of Beauty”的理念。结合在中国的实践,这一理念被翻译为“美之道”:“道”指的是东方哲思,是方式方法,同时也是历史发展路径;而“美”,虽有东西方的差别,但作为一门“语言”,也可以在不断的交流中完成融汇。

作为美丽事业的先行者,欧莱雅以“美之道”为媒,向整个社会传递着美的本质与内涵,令人们得以在深入认识美的基础上,不断发掘自身的力量与更丰富的可能性。而这一次,“美之道”与中国传统美学的融合,也是一次绝佳的对话,促使公众对美进行更多元的思考,从而创造更多与美相关的生活。

28年来,欧莱雅在中国不断深耕,让更多人参与到对美的探索中,也在该进程中做出了独树一帜的中国式表达。这一次,“美之道·循径至美”是欧莱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再理解,让人们借由这条“道”,洞见美的历程,也由此开始思考,当下美的更多全新可能。

假如国宝会说话,讲的都是“美之道”
“美之道·循径至美”是一次绝佳的对话,促使公众对美进行更多元的

过往的日子里,欧莱雅为此做了相当多的努力。欧莱雅敏锐洞察市场变化和需求,通过差异化和多元化品牌来持续聚焦和优化布局,为32个多元品牌打造独一无二的差异化“人设”,满足中国消费者的多元需求,把美的体验带到人们身边。例如“不羁拽姐”YSL为消费者提供精致高级的彩妆体验,而“妙术人心好医师”理肤泉则能为消费者提供温和专业的皮肤护理体验,等等。它通过多元优质的品牌矩阵,把美的体验带到人们身边。在中国,欧莱雅已触达1亿消费者,人们的生活里早就与兰蔻“超修小黑瓶”精华、巴黎卡诗“鱼子嘭嘭弹”头皮精华、YSL“皮革气垫”等产品相伴。此外,欧莱雅还始终乐于与爱美的年轻人进行对话,“小蜜罐”“黑胖子”“紫熨斗”……这些可爱的名称,使得交流变得亲切而有温度,不经意间也表明了欧莱雅愿意以日常陪伴者的身份,助力人们获得更高水准的生活。

而在回答“美的可能性”这一问题上,欧莱雅更是步履不停,不断推出新的产品及理念,理解美、诠释美与创造美。譬如,在2025年推出碧欧泉首款玻色因男士面霜。这些产品均是来自对消费者的洞察,在满足人们需求的同时,也让更多人懂得何为美,更愿意主动地“爱美”,以此获得丰盈的幸福感。

欧莱雅始终向人们传递着,作为生活方式的一种,美其实并不遥远。最初进入中国时,欧莱雅提出的“让每个中国女性拥有一支口红”的理念就是如此,不只让女性通过小的载体发现了自我之美,更让人们相信自己值得拥有更美好的生活。

后来,中国进入WTO,欧莱雅在对外贸易中有着卓越表现;到了互联网蓬勃发展时,欧莱雅更是拥抱数字化变革,致力转型为美妆科技公司,走入更多消费者的生活。如今,AI方兴未艾,欧莱雅也频频与科技巨头合作,希望能联手打造更创新更适合消费者的产品。

除了产品方面,欧莱雅身为行业引领者,也担起了在社会中推行“美”的责任。自十多年前,欧莱雅中国将集团基金会的“美丽事业,美好人生”公益项目带入中国,为乡村女性提供免费彩妆课程,让她们在更懂美的同时也能拥有一技之长。身为法国企业,欧莱雅在中国的近三十年来,持续为交流中法文化之美做出贡献,例如为中法建交60周年特别推出巴黎欧莱雅跟景德镇的联名礼盒,以及将“浴火重生——巴黎圣母院增强现实沉浸式展览”带入中国。一系列紧随时代的努力,传递着美是与时俱进的观念,告诉人们无论何时都可以从细节入手,推动生活品质向更高的水平转变。

这都是属于欧莱雅的“美之道”。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国宝讲述了古时至美的故事。而欧莱雅则渗透到每一处细节,在生活中,与每个人共同寻找当代之美的解法,丰富美的意涵,也拓展美的边界。

“美之道·循径至美”是一场视觉上的盛宴,同时也是一次以美为媒介做出的全新表达。欧莱雅充当起了桥梁的角色,将传统与当代、生活与美育相互联结。在其推动下,公众的参与也让美产生更广泛的社会价值。而探讨的过程中,相信人们会愈加明白,生活的美好从不是宏大、遥远的,只要心中有美,乐于发现,即使是再寻常的日子,也可以绽放出熠熠光辉。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