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就世界赛事名城,成都活力全球瞩目
成都正致力于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赛事名城,展现出无限活力和魅力,通过举办各类国际赛事,成都不仅提升了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还促进了体育产业的发展,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这座城市的活力和热情吸引了世界各地的目光,展示了成都对于全球体育事业的重要贡献和承诺。
作者 | 牧羊
2025年8月7日晚,第12届世界运动会开幕式在成都天府国际会议中心“天府之檐”区域盛大开幕。
开幕式上,湖景和城市天际线成为了舞台的一部分,说唱俑、川剧变脸、太阳神鸟等巴蜀元素惊艳亮相,与街舞、滑板、轮滑、啦啦操等时尚运动有机交织,向全世界展示着成都满满的青春活力气息。
△8月7日,演员在开幕式上表演。(图/新华社记者 陈振海 摄)
这份蓬勃的自信与活力,源于成都多年如一日的精耕细作。近三年来,成都举办世界乒乓球团体锦标赛、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汤姆斯杯和尤伯杯世界羽毛球男子和女子团体锦标赛等国际和全国性赛事140余项,获评2024年全国唯一的体坛榜样“年度体育城市”。体育赛事举办数量位居全国前列,2025年的赛历还在持续更新中。
△开幕式精彩纷呈。(图/新华社记者梁旭摄)
一串串令人欣喜的数字背后,成都的历史底蕴与运动激情正碰撞出全新可能。以体育文化为笔,成都正在“世界赛事名城”的身份里,寻找更丰盈的自我表达。
成都对成为“世界赛事名城”的追求,并非一时兴起,而是一场长远的战略布局。成都成功举办了99项高水平国际体育赛事,2019年SPORTCAL全球赛事影响力城市榜单排名成都由第89位跃居至第28位,进入全国前三。
2021年,成都发布《成都市“十四五”世界赛事名城建设规划》,再次向世界展现了成都的决心。
△体育运动已经成为成都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图/视觉中国)
显然,成都很擅长在细分领域精准发力。比如,精心打造的“乒羽网之城”名片,便是用顶级垂直赛事为全世界体育迷留下“成都印象”。
国际乒联混合团体世界杯连续3年落户蓉城,吸引了全球顶尖的乒乓高手;世界顶级的羽毛球团体锦标赛汤姆斯杯和尤伯杯首次在中国西部城市举办,就选择了成都;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亚太区外卡赛、成都公开赛—ATP250也接连在蓉上演。
刻在成都人骨子里的足球基因,让成都蓉城回归中超后的比赛场场爆满,在球迷的呐喊声中,成都“金牌球市”的名号愈发显赫。
作为“电竞文化之都”,王者荣耀世界冠军杯总决赛、穿越火线CFS世界总决赛等世界级电竞赛事,在成都都碰撞出了不一样的火花。燃遍全市的竞技激情,更是催化了数字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独立游戏开发者纷纷选择扎根成都,成都以最热情的姿态扶持起了这群年轻人的游戏理想。
除此之外,作为“棋城”举办的高等级棋类赛事和作为“骑行运动之都”举办的各类自行车赛事,又让成都时刻都充满活力,热血沸腾。
△市民在绿道骑行,活力四射。(图/视觉中国)
屡屡举办的高水平赛事不仅提升了成都在特定运动领域的国际话语权,也让不断追求卓越的体育精神渗透进了城市的方方面面。因为成都不仅在乎怎样将赛事“引进来”,更在乎怎样将它们“留下来”。
赛事不是终点,而是撬动城市升级的支点。想要真正做到“办赛、营城、兴业、惠民”,成都的首要办法是让运动触手可及。
依托市内丰富的生态资源和山水格局,成都打造了以“一轴两山三环七带”(即以锦江为轴,龙门山和龙泉山为支架,熊猫绿道、锦城绿道、田园绿道为环,通过成都市内7条主要河道向外辐射)为骨架的三级绿道体系。不但将碎片化的生态板块与整个城市系统完美融合,成就美丽的“公园城市”,优质的户外资源也滋养了不少有骑行、徒步、攀岩等户外运动爱好的受众。
△兴隆湖风光。(图/视觉中国)
因此,成都因地制宜地在日常生活中举办了马拉松、山地越野赛、骑行赛、健身节等户外赛事,希望让更多民众能在家门口便利地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
2023年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开启前,成都东安湖体育公园、凤凰山体育公园、高新体育中心等新建、改扩建场馆全面竣工后就向民众开放。赛后场馆也没有被浪费,大方地面向群众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是市民的休闲首选。各种社区运动角、绿道健身新空间为当地居民带来浓厚的体育文化氛围的同时,也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citywalk的最好场所。
更妙的是如今分布在成都街头的30个“世运空间”微场景。不但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半径内巧妙植入运动元素,还用最平易近人的方式邀请了对世界运动会、对运动感兴趣的人玩在一处。这些为赛事而设的设施,摇身一变成为了充满吸引力的成都“活力器官”,就算是那些本想着只是到成都观赛的国外游客,也能一起玩起来。
△在麓湖海浪运动公园,小朋友们玩起了棒垒球。(图/视觉成都)
将赛事带来的红利,转化为所有人可触及的日常幸福,才是“世界赛事名城”最本质的追求。
打造“赛事名城”的进程如火如荼,着力于文商旅体全面融合发展的成都,也早已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事实证明,体育赛事是天然的文旅“流量密码”。一场精彩赛事,就是外地游客,甚至国际友人赴蓉旅游的最佳理由。
△人们纷纷到成都旅行打卡。(图/视觉中国)
今年上半年,成都全市接待游客超1.6亿人次,其中接待入境游客98.4万人次,同比增长51.5%。游客观赛时为运动员呐喊助威,赛后就能一头扎进由“微辣”串串、可爱熊猫和微醺民谣组成的跨文化体验天堂。成都丰富的文旅资源,正为中外游客尽情展示着这座城市无限的魅力。
为迎接全球游客,成都正大力实施“引客来蓉”计划。先是不断增加国际航线,然后又持续优化入境游客在通信、支付、退税等方面的便利性体验。成都市还串联川、渝、陕、滇、贵五省(市),打造了10条有趣的入境旅行线路,主题涵盖茶道研修、雪山徒步、民族节庆、非遗手作等深度体验,每条路线都让人流连忘返。
△到四川游学的外国中学生来到宽窄巷子,被憨态可掬的熊猫文创吸引。(图/视觉成都)
赛事的火热,同样点燃了成都的消费热情。充满市井烟火气的玉林路,在乒联混合团体世界杯期间摇身一变成为潮流地标。到访成都必去的传统商圈春熙路,也在近年来不断重塑自我,向成为世界级商圈的目标迈进。而凤凰山体育公园等文体地标更是编织起一个个融合餐饮、文创、娱乐、体育的繁荣消费生态圈。
“蜀都味、中国潮、国际范”的世界级消费活力区里,连本地人也能找到成都新的“打开方式”。成都面向全球化的开放姿态和精细化服务能力,让不少旅客赞叹不已。
赛事更成为助力城市文旅发展的最佳契机。一张赛事门票,在这里可能变成一张探索城市的“旅游通票”。无论是到成都参与体育比赛的参赛者还是前来观赛的游客,凭票根不但可以免费或优惠畅游都江堰、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青城山等众多景区,还能在各大商场、市集享受美食、购物优惠。
△夜幕下灯火通明的成都锦里古街商铺。(图/图虫创意)
更值得一提的是,来成都看大型演唱会的观众也可凭演出门票免费游览各大景区和博物馆。就连看完戏剧演出、电影或展览后的票根,都能在美食、文化、休闲等消费场景中享受各种福利。这种“跟着演展赛剧游成都”的“票根经济”,成都玩得既聪明又接地气。
无论城市如何跃动,深厚的天府文化始终是滋养成都的根基。
人们可以在杜甫草堂博物馆吟唱杜诗、赏梅祈福,又能在成都市文化馆听脱口秀、玩剧本杀、体验戏剧文化。
武侯祠的蜀汉文化也在民俗巡游、戏曲体验中“动”了起来。金沙遗址的青铜神树不再是被框在展柜后的历史展品,它被运用在世界运动会开幕式的焰火中,与珙桐树一起吸引着全球目光。太阳神鸟的金饰图案则化身成都城市LOGO元素,更成为吉祥物“蜀宝”“锦仔”服饰纹饰及世运火炬“竹梦”的核心灵感。
△世运会开幕式上,焰火表演创意十足。(图/新华社记者 陈益宸 摄)
大型非标商业体东郊记忆留存了过往红光电子管厂的工业印记,如今成为了年轻人玩滑板、听livehouse、逛市集的潮流打卡地。不断上新的潮牌和接连落户东郊的西南首店,让本地人充满新鲜感的同时,也让外地游客逛到腿软。
这些蓬勃的文化、消费场景,恰是成都让在地文化与活力潮流共舞的完美诠释。
依托着完善的基础设施、全年不断的文体活动、深厚的历史文化与日益浓厚的全民运动氛围,成都早已在“世界赛事名城”的身份上扎扎实实地站稳了脚跟。
如今它在“文商旅体”四大维度上深耕,探索出了一种独特的平衡之道:市民可以在周末观看一场紧张刺激的比赛,也可以随时在街头巷尾的健身角舒展身心。世界级的商业综合体里遍布着让人眼花缭乱的全球最新潮流品牌,每一个精品咖啡馆也都能找到懂它的人。这种张弛有度的城市节奏,正是成都最迷人的地方。
△成都宽窄巷子夜景。(图/视觉中国)
事实上,成都从未向世界掩盖过自己的雄心,反而是持续地默默提高自己的迭代速度。它追求的早已不是办多少场赛事,而是以体育为契机,向世界展示一个既深深扎根于西南沃土、拥有充分的文化自信,又积极拥抱全球化浪潮的天府之国形象。
当2025年成都世界运动会的口号“运动无限 气象万千”响彻全球,这座世界赛事名城正以蓬勃向上的自信姿态,书写更璀璨的活力新篇章。
参考资料
1.“天府之檐”一场盛宴!探秘成都世运会开幕式→ | 天府发布
2.办好世运会 成都加快建设世界赛事名城 | 成都日报
3.大运、科幻和“花花”……2023,成都“三城三都”的万千气象 | 红星新闻
4.一张“小票根”撬动成都文旅大消费,如何让流量变“留量”? | 红星新闻
5.中国共产党成都市第十四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决议 | 成都发布
6.入境游客同比增长163.8% 成都热力持续释放 | 成都日报
7.“蜀都味、中国潮、国际范”共融共生 | 成都商务
8.成都文旅,如何引客来蓉?|聚焦市委十四届七次全会 | 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成都市文物局)官网
9.相约世运,暑游成都!跟着10条暑期入境游精品线路畅玩清凉夏天 | 成都市人民政府官网
10.红星观察 | 带动消费3.8亿元!一组数据看成都混团世界杯的“经济账”|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
11.“票根经济”带火暑假游 世运会期间重庆市民游四川享这些福利 | 上游新闻
编辑:曾宝气;校对:遇见;排版:Kyla;封面、题图:新华社记者 孙非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