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阿里内部通网拆墙:吴泳铭喊话重新创业,调整转岗机制激活组织活力

访客 2025-05-13 09:07:28 15441
阿里内部通网拆墙:吴泳铭喊话重新创业,调整转岗机制激活组织活力摘要: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刘婷一年一度的“510阿里日”,阿里巴巴(09988.HK)再次释放出重磅信号。5月9日晚,杭州阿里巴巴全球总部,创始人马云意外现身,并参加了2025阿里...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刘婷

一年一度的“510阿里日”,阿里巴巴(09988.HK)再次释放出重磅信号。

5月9日晚,杭州阿里巴巴全球总部,创始人马云意外现身,并参加了2025阿里巴巴十年馨专场音乐会。现场照片中,马云笑着挥手致意,现场随即传出掌声与欢呼声。这一场景不仅象征着阿里的初心回归,更昭示了这家科技巨头在AI时代的新征程。

当天下午,马云走访“湖畔小屋”。这座1:1复刻、代表阿里创业起点的“湖畔小屋”,刚刚正式亮相全球总部园区。这间小屋不仅是对阿里创业历史的回顾,更是阿里重新创业的象征。数据显示,自成立以来,阿里巴巴已从最初的18人团队成长为拥有超过25万名员工的全球化企业,而此次“湖畔小屋”的亮相,则是其向外界传递“再出发”决心的重要标志。

几小时之前,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在内网论坛发帖,呼吁阿里人回归初心,重新创业。他强调,阿里的基因里从来没有“守成”,只有不断地“创造”。过去两年,公司主动变革,围绕“用户为先、AI驱动”进行战略聚焦与业务重组。面对AI带来的技术革命,阿里必须放下过去的成绩,以创业者心态,开启全新的征程。

更大的变革悄然发生在前一天晚上。时代周报记者从多名阿里员工处获悉,5月8日,阿里集团已经全面打通内部论坛权限。淘天、阿里云、大文娱、菜鸟、钉钉、飞猪、国际事业群等各个业务的员工,时隔两年,再次在阿里内网相聚。这种跨业务的交流平台重建,意味着阿里正在尝试打破内部壁垒,为新一轮整合铺路。

打破权限背后,更大的变化随之而来。多名阿里员工透露,阿里接下来将调整员工跨业务流动机制。时代周报记者了解到,这一机制曾因业务拆分而一度暂停,此前员工若想转岗至其他事业群,需先离职再重新入职。如今,随着新机制的推出,阿里试图通过更加灵活的人才调配方式,激发组织活力。

“这次调整员工跨业务流动机制,意味着阿里在重新审视‘1+6+N’。”一位阿里员工向时代周报记者分析道,“最初的拆分或许在更深层次上并未解决组织的活力问题。”截至发稿前,阿里官方暂未对调整转岗机制一事做出正式回应。但不难预见,内网信息重新开放、跨集团转岗机制的调整,标志着阿里正以更加灵活的内部机制,为重新创业铺路。

阿里内部通网拆墙:吴泳铭喊话重新创业,调整转岗机制激活组织活力
图源:图虫创意

阿里“拆墙”,淘天探路

距离阿里巴巴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组织重构,过去刚刚两年。

2023年3月28日,阿里宣布实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组织变革,首次提出“1+6+N”架构:在集团之下,阿里云智能、淘宝天猫商业、本地生活、菜鸟、国际数字商业、大文娱等六大业务集团独立运营,各自设立董事会,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CEO负责制。

当时,前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兼CEO张勇明确表示:“未来具备条件的业务集团都有独立融资和上市的可能性。”这意味着,业务拆分背后的核心诉求是赋予业务独立发展动力,激活增长潜能。

然而,市场风云突变。此前高调推进上市计划的菜鸟、盒马和阿里云,上市进程先后搁浅,高鑫零售等非核心业务则陆续被出售。在此背景下,“1+6+N”战略架构被重新审视。

事实上,早在去年下半年,这种战略调整就已初露端倪。2024年11月21日,阿里巴巴成立了全新的电商事业群,蒋凡出任CEO。这个新事业群直接将此前拆分的淘宝天猫集团、国际数字商业集团,以及1688、闲鱼等电商资源重新整合,形成国内外全产业链覆盖的电商超级业务单元。

近期,这种整合进一步深化,淘天再度成为试点。4月30日,淘天旗下即时零售业务“小时达”正式升级为“淘宝闪购”,并在淘宝App首页设立一级流量入口。此次升级的最大特点,是淘宝闪购将与品牌商家城市仓、线下门店合作,打通天猫官方旗舰店和小时达的货盘及价格,向用户提供“电商低价,即时送达”的体验。

阿里内部通网拆墙:吴泳铭喊话重新创业,调整转岗机制激活组织活力

一位行业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淘宝闪购此次的升级表明,阿里已经将即时零售视为整个电商生态的重要增长点。“阿里并未让饿了么独立出战,而是整合了旗下所有即时零售资源,在淘宝App里进行大规模用户补贴,体现了非常清晰的生态融合战略。”

显然,淘宝闪购所体现出的“轻资产、重协同”路径,预示着阿里正在探索“电商+本地服务”融合生态的新方向。如何将即时零售嵌入阿里生态的“毛细血管”,并通过数据驱动实现精准匹配与高效协同,成为阿里下一步的战略要点。

以饱和式投入聚焦核心战役

“阿里的基因里没有‘守成’,只有‘创造’。”5月9日,吴泳铭在内网发布内部信,呼吁阿里人回归初心,“以创业者的心态开启全新征程”。

他强调,AI技术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深远而复杂的变化,机遇与风险并存,“我们必须抱着从零开始的心态,像创业公司一样思考,从中创造机遇,否则我们面临的只会是风险。”

他在内部信中强调,阿里过去几年围绕“用户为先、AI驱动”的战略主线进行了业务方向的重组,未来集团将以饱和式投入的方式,聚焦于几大核心战役。其中,AI无疑是最重要的一场。

自2025年以来,阿里在AI领域的投入空前。2月,阿里宣布未来三年将在AI基础设施建设上投入超过3800亿元;4月29日,阿里发布新一代通义千问模型Qwen3,这是国内首款同时整合“快思考”和“慢思考”机制的混合推理模型,进一步巩固了阿里在AI领域的领先地位。

艾媒咨询CEO兼首席分析师张毅表示,在人工智能浪潮席卷全球的背景下,阿里巴巴必须进行深度战略变革,方能在新时代重获竞争优势。“从战略层面来看,业务分拆是颇具前瞻性的布局。这种方式在理论上能够实现团队目标、业务发展和绩效考核的紧密联合。但过去这几年,并没有取得意想中的成功,反而削弱了集团的整体协同效应。目前来看,阿里正在寻求整合来实现资源的集中。”

然而,战略的迅速切换和组织架构的再调整,必然伴随阵痛与不确定性。一位淘天内部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坦言,虽然业务整合方向明确,但员工层面仍会感到担忧。“组织频繁调整的负面效应就是会带来内部人员的不稳定,不少同事也会担心新的架构落地后,业务推进的连贯性与稳定性会否受到影响。”

可以确定的是,这场号称“重新创业”的变革,已经成为阿里接下来组织调整的核心叙事。这不仅是对过往经验的反思与复盘,也是一家巨头在变量时代的归零与再出发。

阅读
分享